2023年某市高鐵站曾發生驚險一幕:一名乘客在候車時因低頭看手機越過安全黃線,徑直走向站臺端部軌道區域,幸被工作人員及時發現制止。這并非孤例——據行業統計,全國軌道交通站點年均發生乘客誤入軌道區域事件超百起,其中站臺端部因視野盲區、客流疏導復雜等因素,成為事故高發的"危險三角區"。
傳統站臺端部防護依賴黃線警示和人工巡查,但面對日均數萬甚至數十萬的客流量,安檢員、站務員難以實現24小時監控。尤其在早晚高峰或突發大客流時,人工盯控的疏漏風險呈幾何級上升,而一次瞬間的注意力分散,就可能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。
針對這一行業痛點,飛天光電研發的站臺端部防入侵報警系統,以激光雷達為核心探測單元,結合視頻AI行為分析算法,在站臺端部劃定虛擬安全區。當乘客進入預警區域,系統立即啟動三級響應機制:
智能感知層:激光雷達不受光線、粉塵干擾,可穿透雨雪霧等惡劣天氣,精準識別移動目標,誤報率低于0.1%;
聲光警示層:聯動高亮度LED顯示屏滾動播放"請勿靠近"警示語,同步觸發定向聲光警號,音量隨距離縮短梯度增強;
管理聯動層:實時將入侵位置、人數等信息推送至控制中心,為應急處置提供數據支撐。
在某省會城市地鐵線路的試點應用中,該系統展現出顯著效能:試點期間成功預警37次乘客越界行為,其中12次為低頭使用電子設備導致的無意識靠近。站務人員反饋:"過去需要安排專人值守端部,現在系統自動預警,我們可將人力投入到更需要的地方。"
更值得關注的是,系統采用模塊化設計,可無縫對接既有安防平臺,支持遠程參數配置與故障自檢,運維成本較傳統方案降低40%。對于日均客流超5萬人次的大型樞紐站,這套"不眨眼"的電子哨兵,正在重新定義站臺端部安全管理的標準。
鐵路站臺作為城市交通的"神經末梢",其安全性直接關乎千萬家庭的幸福。飛天光電始終秉持"讓科技守護生命"的理念,通過持續技術創新,為公共交通領域提供更可靠的安防解決方案。目前,該系統已通過國家安全防范報警系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認證,并在全國12個城市的軌道交通線路中穩定運行。